金秋九月,新學期伊始,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師生應邀于2022年9月1日走入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芳和校區,給西關實驗小學的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“博?學堂之思政第一課”。

(林文媛同學爲同學們講課)
一、“博?學堂之思政第一課”前期准备
本次活動,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師生做了充实的准備,一個月前就與廣東革命曆史博物館商討活動。學院深知加強紅色文化教育,宣傳抗戰精神,提升學生焦点素養的重要性,對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,培養孩子們的紅色基因定下了明切的偏向。“從小學黨史,永遠跟黨走“,師生們對活動流程與目標進行明確規劃。

(师生配合商讨现场课程设计)

(林晓莺老师进行事情指导)
二、“爲抗戰呐喊——中國共産黨與抗戰文藝”流動展覽
下午14時,由林文媛同學主講,引領西關實驗小學芳和校區的同學們沈浸到抗戰紅色文化的海洋,一一講述了抗戰時期抗戰人民的偉大曆程,同學們跟隨著主講的法式參觀此次展覽。小學生們都對展覽表現的抗戰主題藝術興趣濃厚,不僅認真了解還記下筆記,体现到今後將銘記曆史,不忘前輩的艱辛,珍惜來之不易的宁静生活。

(林文媛同學爲同學們講解)

(認真記錄展覽內容的小同學)

(同学们认真旅行展览听老师们的解说)
三、剪貼畫創意課堂——抗戰時期的廣州兒童劇團
下午15时,我院在西关实验小学芳和校区为同学们开展剪貼畫創意課堂,通过艺术的魅力流传红色思政文化。我院学生在课堂中立足于自身专业优势,巧妙运用绘图绘画,剪切拼贴的形式进行教学,极具趣味性地引导同学们动手实践,贴合广州大学实施新人才培養中“懂艺术”一目标进而美育教人。

(剪贴画课堂)

(罗洁副院长主持开课仪式)
緊接著學院黨委孫淩書記發表講話,她提到這次走入小學開展活動是一種很好的課程創新模式,通過大學生與小學生的藝術創作聯動開展弘揚抗戰精神的融合課程,既推動了大學生走進實踐,又生動地將抗戰精神傳遞到孩子心中,孫書記鼓勵小學生跟隨老師的組織,勤動手,一起創作出美麗的剪貼畫作品,每位同學都能有所收獲。

(孙凌书记发表讲话)
随后剪貼畫創意課堂主讲蔡嘉嘉同学引导同学们学习“抗戰時期的廣州兒童劇團“課程,講述抗戰精神的內涵。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講,在理解戰爭前、中、後期的故事後,積極地回覆有關“處于戰爭或宁静時期我們應怎麽做”的問題。

(蔡嘉嘉同學講演)
我院學生蔡嘉嘉,林文媛,何永傑,梁栩彥,譚羅娜根據三個故事指引同學們創作剪貼畫。同學們分爲幾個小組一起相助,一步步完成了填色、裁剪、粘貼的創作內容,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,塗抹上亮麗的色彩,認真仔細地裁剪粘貼,配合創作出美好畫面。

(小同學展示剪貼畫)

(美设学生指导同学们创作)

(羅潔副院長指導同學們創作)
完成創作後,同學們用舞台劇的形式演出了抗戰中三個時期的故事。他們氣勢高昂,拿著紅旗、號角和小鼓喊出口號,對舞台劇演出展現極高的熱情與興趣。經過此次活動,西關實驗小學的同學們都体现這次的活動十分有趣,學習到了抗戰精神的內涵,也明白當今的宁静生活來之不易,要好好珍惜。
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“博?學堂之思政第一課“运动在同学们快乐、生长中圆满结束。学中行,行中乐,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真知,感恩前辈的支付,在心中植下红色的种子。此次运动离不开美设师生和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配合努力,将美育美教与红色文化相结合,让抗战精神在相互间传承。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创新形式上又做了一次很好实验!